欢迎光临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无障碍浏览 丨 设为首页 丨 加入收藏 丨 联系我们 丨 繁体版 丨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文旅信息

地方文旅信息

吉林市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时间:2021-06-11 来源: 字体显示:  

  6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吉林市朝鲜族尤茨、松花江放河灯、乌拉满族秧歌、满族旗袍制作技艺4个项目入选其中,吉林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增至7项。

  “尤茨”是朝鲜族特有的民俗游戏,它是朝鲜族掷骰游戏的一种,一般在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期间举行。掷尤茨是两个人或两伙人比赛决胜负的一种游戏,要有骰子、筹码和行马图。通常掷尤茨是将四根半圆木棍或四个刻注标记的云豆丢掷在规定的地方,根据得分数走棋。棋盘四方各六步,四方内有两条对角线各五步,交叉点上写“中”字表示整个棋盘的中心,双方各有四个棋子,先走完的一方获胜。

  松花江河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和民间宗教活动。松花江在关东人心头上流过,记载了多少辈人的生生死死、苦难和欢乐。河灯就是一个鲜亮的记号。 放河灯起源于印度。在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乡,佛教信徒每于七月十五日举行孟兰盆会,放河灯追祭祖先、超度亡灵。

  吉林市乌拉街,是清朝发祥之地。乌拉,系满语,是沿江之意。满族秧歌,极具民族风情。动作上,把征战、走阵、骑马转为秧歌;人物扮相上,克里吐、拉棍的均上场;服饰道具上,佩戴旗标;表演中,施打千儿礼、抱腰礼、扬、蹲、盘、跺、摆、颤,有满族人民生产生活和社交特点。

  满人又称旗人,旗人所穿之袍故称旗袍。满族旗袍制作最具特色之处是精美的镶滚刺绣工艺,从最初为了耐磨加固、掩藏接缝,到后来完全被装饰所取代,甚至繁复到“十八镶滚”,几乎看不到本身的面料。满族旗袍制作另一特点是先将旗袍制作完成后,再单独手工上领子。这种手工后缝上去的领子可随着季节的冷暖随时拆装或更换。  

[ 2021-06-11 ]
责任编辑:吉林省文化和旅游信息中心

关于我们 丨  网站帮助 丨  网站地图 丨  版权声明 丨  隐私声明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814号


版权所有: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维护更新:吉林省文化和旅游信息中心
ICP备案:05001602
网站标识码:2200000022
电话:0431-85290017  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1162号  邮编:130021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