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图人牙齿”“禾屯吉卫指挥使司印”复制品纳入安图馆藏
时间:2024-03-21 09:10:00 来源: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近日,安图县博物馆向吉林省博物院申请,将重量级文物“安图人牙齿”“禾屯吉卫指挥使司印”复制,并将复制品接回安图展陈,这标志着安图县文物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
1964年在安图县石门镇石门山一个石灰岩洞穴里发掘出土一枚人类牙齿化石,经C14科学测定,这枚牙齿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阶段的人类牙齿,是在吉林省内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也是图们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颗古人类化石,能够证明远在2.6万年前安图乃至延边地区就有人类存在。牙齿化石出土的洞穴为“安图人”洞穴遗址,并因在安图县发现遂被命名为“安图人牙齿”。因其极为珍贵和重要,一直被展陈于吉林省博物馆。
另一件在吉林省博物馆展陈的国家一级文物“禾屯吉卫指挥使司印”为明永乐七年九月礼部制。据史料记载,明朝对东北地区的管理实行卫所制,于明永乐元年至七年(1403—1409年),先后在松花江、嫩江、鄂嫩河、精奇里江、亨滚河和乌苏里江流域设立130余卫。要想单独到明朝进贡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具备卫以上资格。《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七年九月已卯“禾屯吉河等处女直野人头目粉甫等来朝。设禾屯吉、失里木二卫,命粉甫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今安图万宝古城是禾屯吉卫治所,而禾屯吉卫指挥使司印,成为包括安图在内的区域与明朝“三交”的见证,其意义非同一般。
目前,安图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共计117件,展厅陈列摆放文物96件。此次两件国家一级文物的复制填补了馆藏空白,为安图县文化历史的保护、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安图县注重以优秀文化为引领,加强对文物遗址遗迹的保护工作, 强化可移动文物的硬件设施建设,促进解说词等软件提升,加大对讲解员的培训培养力度,使之成为全县各族群众及广大游客了解安图的一个窗口。
责任编辑:吉林省文化和旅游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