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省博物院展览
时间:2024-12-20 08:44:00 来源: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开展时间:2024.12.20
展览地点:一楼A厅
展览内容:金石永寿——吉林省博物院藏碑帖拓本展
“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史记·秦始皇本纪》。金,亦称吉金,指钟鼎彝器之属,即青铜器;石,是指碑碣石刻之类,宋代以来,“金石”是文人书斋中长盛不衰的话题之一。 “碑帖拓本”是“金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独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吉林省博物院除了丰富的书画藏品之外,还有一部分颇具规模的碑帖拓本,尤其是保存了不少清代乾嘉年间碑学兴起以来的知名石刻整纸拓本。
本次展览以“碑”和“帖”的定义为依据进行梳理,选取四十余套院藏历代碑帖拓本,分述如下:“碑”最初是指没有文字的竖石,后来演变为刻有文字的“碑”,可以引申为具有纪事功用的刻石,如秦《峄山刻石》(翻刻本)、东汉《史晨碑》等,其中还有一件在书法界享有盛誉的《好太王碑》,整拓本,装裱为轴,气势磅礴,极为难得。墓碑,立于坟墓外面刻载逝者生平经历等文字的碑,如唐代裴休《圭峰禅师碑》等。墓志铭,存放于墓中载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如北魏《李超墓志》、东魏《高湛墓志》等;造像题记,古时祈福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称之为“造像”,其所附铭刻称之为“题记”,如北魏《始平公造像记》;石阙铭,古代立于宫庙陵墓之前的阙,多有铭记,如东汉《嵩山三阙铭》;摩崖,刻在山崖石壁上的文字,如东汉《杨淮表记》、北魏郑道昭《论经书诗》、唐代颜
真卿《大唐中兴颂》等。此外,在整理拓本过程中,发现一册黄葆同先生旧藏的《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其中“圣慈所被”之“慈”字两点完好,虽有细纹,但未损笔画;“久植胜缘”之“缘”字左下角不连石花,以上为北宋拓本的鉴别标准之一,今一并展出,尽显此碑拓本的艺术魅力。
“帖,帛书署也”《说文解字》,古代把写在帛上的文字称为“帖”,写在竹木上的文字称为“简牍”,后来将写在纸上的文字和拓印下来的一切名家手迹称为“帖”,“刻帖”是指将“帖”摹刻于木或者石上,专门用于临习、欣赏,分为单刻帖和丛刻帖两种。本次展览中的单刻帖有东晋王羲之小楷《东方朔画像赞》、唐《灵飞经刻本》和怀素《草书千字文刻本》等,也有汇刻丛帖如明代肃王府翻刻《淳化阁帖》,汇刻苏轼法书的《观海堂帖》和《景苏园帖》,以及清代乾隆内府编纂刊刻的《三希堂法帖》等。
责任编辑:吉林省文化和旅游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