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吉林省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省文化的关注和支持。您在提案中分析了我省艺术创作人才队伍的现状,并从加强吉林省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看法和建议,内容质朴,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一、关于艺术创作人才培养中心向高校转移
省文旅厅把艺术创作人才建设作为文艺单位的立团之本、兴业之本、振兴之本,在这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一是与中国戏曲学院联合开设了吉剧专业本科班,中国戏曲学院在省戏曲剧院设立了“中国戏曲学院吉剧教学实践基地”;二是与省教育厅合作成立了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定向培养专业人才;三是指派省戏曲剧院赴河北、山东等地的戏曲学校招收应届毕业生。
近年来,随着国家艺术基金的设立,我省共获得立项27项,其中仅高校就22项。这些项目的实施,一是激活了高等院校潜在的舞台艺术创作资源、打开了高等院校参与艺术实践的通道。二是推动了高等院校艺术资源与社会共享。三是发挥了高等院校在艺术领域的科研优势,体现了高层次、小批量、名师高徒、注重实践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
今后,我们将继续鼓励高校科学谋划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尤其是创作人才培养。在此基础上,指导省内各级各类文艺院团、创作机构主动与高校对接,与教育部门合作,适时设立专门的人才培养中心,利用好高校优势资源,谋划好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工作。
二、关于加强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省直曲艺人才培训班”“吉林省戏剧(曲)影视编剧高级研修班”“吉林省舞台艺术创作与创意研修班”“京剧高派人才培训班”“中青年编导培训班”“吉剧表演进修班”“舞台美术人才培训班”“二人转表演进修班”等培训班,有效提升了我省舞台艺术创作人员的艺术创作水平,培养了一批有潜力的青年艺术人才。
今后,我们将鼓励和支持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向同级财政申请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培养,积极争取“吉林省文化人才建设项目扶持资金”,用于艺术拔尖人才和青年人才培养。通过申请国家艺术基金等途径创排文艺剧(节)目,让青年文艺人才担重担、挑大梁,锻炼成长。办好吉林省舞台艺术“桃李梅”二人转戏剧小品奖、新创作剧(节)目奖等评奖和展演展示活动,通过活动挖掘和发现优秀青年人才,并优先推荐参加“文华奖”、“梅花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赛事评选。充分利用文化和旅游部优质培训资源,对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实施综合性培训。同时,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选派进修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自主办学与联合办学相结合等方式,积极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三、关于加大宣传力度
原省文化厅和省旅发委合并后,专门设立了宣传处,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专门设立宣传处的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宣传处持续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重点网络媒体开展专题宣传;持续利用脸书、雅虎等新媒体开展境外营销;吸引全媒体聚焦吉林;我厅官方微博、头条号“悠游吉林”和企鹅号“悠游吉林”分别在政务新媒体指数榜、政务头条号旅游指数榜、全省政务榜中名列前茅,多次荣登榜首。
在今后的宣传工作中,我们将高度重视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各项培训活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培训活动的影响力,为各种人才培训活动提供优质的宣传保障。
四、关于组织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采风,提高对传统文化“寻根”的意识
近年来,我厅委托省艺术研究院组织三级创作机构积极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并将其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台账,制订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取得了良好成效。活动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组织省内广大文艺工作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深入基层采风。通过活动的开展,创作出了吉剧《情满东辽河》、新城戏《哈达山下》、评剧《春回桃湾》等一批反映当下人民群众生活的文艺作品,同时,引导中青年演员向老艺术家拜师学艺,发挥老艺术家的教学传承作用。
今后,我们将不断完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活动机制。尤其是在传统文化方面,引导他们向老艺术家学习,同时,依托文化和旅游部“名家传艺”工程平台,不断提升青年艺术创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再次感谢您对吉林文化艺术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9年4月29日
|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