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无障碍浏览 丨 设为首页 丨 加入收藏 丨 联系我们 丨 繁体版 丨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建议提案办理

对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01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1-05-19 来源: 字体显示:  

XXX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对边境少数民族文化专业院团支持的建议》收悉,经与省民委沟通并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厅一直关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持续加强支持力度。

  一是注重加大对边境地区文艺院团的扶持力度。艺术创作方面,指导安图县创排大型歌舞《长白山阿里郎》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指导和龙市排演大型原创歌舞剧《红太阳照边疆》;传承民族文化特色方面,选派珲春等地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进京参加重要演出活动等;政策资金扶持方面,组织省市县三级开展了“文化惠农直通车·边境行”;“送演出下基层”活动注重加大边境地区的覆盖面,每年在边境县(市)开展演出场次占全省总量的10%,推荐集安市入选全国优秀基层文艺院团。

  二是不断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对少数民族戏曲、曲艺进行重点保护。蒙古族乌力格尔、好来宝,朝鲜族唱剧、盘索里、三老人、漫谈和才谈等少数民族地方传统曲艺项目得到抢救性保护。黄龙戏、满族新城戏、朝鲜族唱剧等传统剧种创编和排演了很多少数民族题材的新剧目,黄龙戏《兴国皇太后》、满族新城戏《洪皓》、朝鲜族唱剧《春香传》等剧目公演,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广泛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朝鲜族农乐舞、阿里郎,蒙古族马头琴、呼麦,以及满族玛虎戏、萨满鼓舞等节目,充分展现了我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扶持建立少数民族非遗项目传承场所。目前,我省已初步建成二十余家朝鲜族、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非遗传习所和传承基地,这些传承场所在促进少数民族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和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更好推动边境地区文艺院团发展,今后我厅将与相关部门一起,侧重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创作民族文艺精品。结合文旅部和我厅“十四五”规划关于艺术创作方面内容,为边境地区文艺院团开展艺术创作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推动传承民族特色文化。加大对少数民族表演类非遗项目的挖掘力度,实施濒危项目抢救保护计划,开展濒危项目和高龄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积极推荐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参与省内外各项演出活动,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庆活动契机,做好少数民族表演类非遗项目的宣传和展示工作。 协调长白县朝鲜族民族歌舞团参加第八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活动,加强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交融。

  三是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深化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拟定具体措施,从功能定位、激发内生动力、剧目生产表演机制、演出激励机制等方面激发国有文艺院团的生机活力。结合城市演艺,继续关注集安市《风情鸭绿江》、长白县《灵秀长白》,适时派出专家进行指导、打磨提升,在申报国家艺术基金、省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过程中,加强对民族地区文艺院团的指导,争取更多项目获得资助。

  四是加强少数民族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将长白县朝鲜族民族歌舞团列入全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的命名计划,培养少数民族文艺人才。落实“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开展“非遗进校园、在社区”活动,扶持少数民族表演类非遗项目传承场所建设,大力培养非遗传承人。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1512

[ 2021-04-26 ]
责任编辑:吉林省文化和旅游信息中心

关于我们 丨  网站帮助 丨  网站地图 丨  版权声明 丨  隐私声明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814号


版权所有: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维护更新:吉林省文化和旅游信息中心
ICP备案:05001602
网站标识码:2200000022
电话:0431-85290017  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1162号  邮编:130021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