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3 14:22:00 来源: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借鉴白川乡合掌村经验推动我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2021年6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发展举措和创新性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全省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化产品
(一)打造乡村旅游产品体系。2021年6月,印发《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整合全省资源和多部门力量,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发展举措和创新性政策措施,构建了以冰雪旅游为代表的“白色”、以农耕文化为依托的“黑色”、以生态旅游为基调的“绿色”、以丰收时节为特征的“金色”、以弘扬抗联精神为主要文化内涵的“红色”等乡村旅游“五色”产品体系;
(二)实施休闲农业精品工程。一是开展美丽休闲乡村创建。2023年,认定省级美丽乡村17个,总量发展到103个;创建获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8个,总量达到64个。二是推荐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双阳区、和龙市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总量发展到6个。三是开展休闲农业星级示范企业创建工作,2023年评选省级休闲农业星级示范企业56户,总量发展到381户,已经成为全省休闲农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三)深入推进吉乡农创园建设。根据《吉林省乡村建设“吉乡农创园”工作方案(试行)》,深入实施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指导推进相关县域和结对高校统筹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坚持农创、科创、文创、商创“四创”融合,打造一批校地合作典范、乡村建设样板,建设具有吉林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二、推动乡村文化传承发展
一是举办全省农民文化节、“文化下乡”“送演出到基层”等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二是组织开展“欢乐过大年”等主题“村晚”示范展示活动,配合央视《正大综艺》栏目拍摄我省长白山地区朝鲜族乡村特色民俗文化;三是举办第五届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遗过大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推出吉林省第一批省级非遗村落,新评选45家非遗工坊;四是实施“吉林印记”乡村博物馆建设工程,将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乡村规划建设相结合,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已累计建设乡村博物馆150个,2024年继续建设16个乡村博物馆。
三、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与服务
一是规划引领发展。2023年,安排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80.5万元,编制《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规范促进全省乡村旅游资源利用,引导开发优质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二是抓产品项目建设。2023年全省文旅计划建设项目160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45.3亿元,完成投资184.7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乡村旅游建设项目38个,完成投资20.5亿元,分别占比19.7%、11.1%。琵河水电旅游小镇、马鞍山田园综合体、“满乡风情·七彩伊通”田园综合体、上湖上民宿、凤翎渔村生态民宿等一批乡村休闲度假项目落地建设。三是坚持精品化发展。会同9部门在全省筛选出10个特色优势鲜明、文旅资源富集、业态类型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的精品村,聚焦“10个精品、10大特色、10处风景”,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努力把10个省级精品村打造成国际性的乡村旅游精品村。四是打造精品线路。21条乡村旅游主题线路入选文旅部推出的“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主题精品线路,组织遴选休闲农业精品线路50多条、精品景点170余处,带火我省四季乡村游。
四、加强宣传和营销
推出“吉林省高质量发展成果汇报片”“醉美吉‘香’”乡村美食创意宣传片,举办“乡音至‘吉’”乡村音乐节等精彩节事活动;与新浪合作策划“走进吉美乡村”主题宣传推广,“超吉好看”“超吉好吃”“超吉好玩”等话题阅读量达3.1亿人次;央视《山水间的家》走进乡村旅游重点村—敦化小山村,图文阅读量76万人次、视频播放131.7万人次;联合各地政府举办赏花节、采摘节、消夏节、雾凇节、冬捕节、冰雪节等精品文旅节事活动200余项,为乡村旅游拓宽消费市场,升级消费体验,营造发展氛围;制作《相约休闲农业共享田园风光》画册和宣传片,通过进社区,网上发布等线上线下多种方式,不断扩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下步重点工作
围绕实现旅游“万亿级”支柱产业目标,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一是统筹涉农资金,整合资源力量,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二是组织春、夏、秋、冬四季精品景点线路推介活动,择优向国家推荐精品景点线路,在全国予以宣传推介;三是开展乡村旅游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经营能力、服务水平等就业技能。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6月25日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