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无障碍浏览 丨 繁体版 丨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建议提案办理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D41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4-10-09 15:22:00 来源: 字体显示:  

民建省委会:

  贵单位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锚定旅游万亿级产业目标 激活吉林省旅游消费“新引擎”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开发吉林数字旅游年卡

  (一)全国数字旅游年卡开发运用情况。

  经调研,全国31个省(市、区)中,有18个开发了“旅游年卡”类产品,其中16个运营正常,黑龙江、福建已停止运营。从开发时间看,黑龙江最早,2011年开始运营;安徽、四川、重庆、新疆、海南等于2024年开始运营。从申办人群看,海南仅面向入境游客,湖北、青海仅面向本省居民,其他15个省面向全体游客。从销售价格看,新疆价格最高,为365元/年;河北价格最低,为99元/年;大部分省价格在150-200元/年之间。从运营主体看,有1省由银行运营,有2省由行政事业单位运营,有6省由科技企业运营,其他9省由旅游企业运营。

  (二)我省数字旅游年卡(下称“一卡通”)开发计划。

  我省文旅“一卡通”计划依托“一部手机游吉林”数字文旅服务平台制作发放,是一种民生服务类文旅产品。该“一卡通”将整合省内休闲文旅产业资源,覆盖风景名胜、文博场馆、乡村旅游等多个文旅消费场景。旅游年卡依托“一部手机游吉林”数字平台,为全国游客提供全年畅玩的优质数字化服务体验。

  基本功能方面。“一卡通”不仅为游客提供游玩服务,还可实现与“旅游码”与“吉祥码”数据共用共享,其用户个人数据将于与省政府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详实的底层数据,为全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提供有效抓手,为“数字吉林”建设和吉林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文旅力量。“一卡通”产品计划将整合名胜景区、文博场馆、乡村旅游、亲子乐园、剧场影院和温泉康养六大板块。

  链接资源方面。“一卡通”将统筹全省223家3A级以上景区,将有意愿合作且收费的景区整合入卡,将整合各级各类国有或民营博物馆、吉视传媒全资管理的13家吉视影城、国信南山、济州岛、天沐温泉等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等市场热度较高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同时,通过合作方式与美团、携程、同程、高德和吉事办等平台实现资源打通,满足用户在平台查询文旅信息等需求。同时将把“一卡通”合作商家的产品上架至电商板块,由平台人员自主运营,从而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需求。

  收益模式方面。“一卡通”将着力打造文旅高质量融合产品,增加用户权益,使用户和年卡更有粘性,增加复购率。除指定景区场所免费游玩外,还可让游客持卡在景区、度假区、开放式乡村游进行消费时享有一定的折扣,一方面赋予该卡的折扣权益,另一方面促进景区二次消费打破门票经济壁垒。此外,“一卡通”也将尝试将城市公共服务打包进入旅游年卡服务范畴,通过签约商户权益,将旅游目的地公共交通、本地城市文化消费补贴、停车权益等融入年卡服务内容。

  销售模式方面。“一卡通”销售分为支付购买和卡券兑换两种方式,用户在线下实体店和线上“一部手机游吉林”平台均可支付购买“一卡通”。也可通过团体客户定制卡券方式,由用户根据兑换码在线上平台即时开通。当用户成功购买产品并入园时,可通过实体卡或者在“一部手机游吉林”平台内展示数字码,由企业通过手持POS机、APP小程序对实体卡或虚拟卡进行核验。如景区闸机经过改造,还将支持刷脸验证等多样化入园体验。“一卡通”作为“一部手机游吉林”平台的核心产品,将通过市场化营销手段提升“一机游”平台的用户活跃度,从而引导用户使用公共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吉林省智慧文旅服务能力。“一卡通”计划通过吉视传媒云点播系统的自有宣发渠道,构建文旅轮播频道、点播专区和慢直播专区,介绍产品内容、景区特色及优惠政策。每个视频展示产品二维码,用户在观看视频时即可扫码登录“一机游”平台订购产品和享用服务。

  二、关于开发核心区,优先树立文旅市场形象

  (一)加速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业转型的升级。

  提质扩容景区景点。长白山景区提升改造景区内游览设施,启动西、南景区内道路维修工程;旅游旺季延长开放时间,以时间换空间,全面提升景区旅游承载能力。科学布局消费场景。以中心城镇、旅游集散中心等为原点,建设各类消费圈,打造全域全时旅游业态。鼓励景区开展夜间游览服务,打造雪绒花、云顶市集等夜间消费场景。改造提升餐饮住宿。举办消夏节、冰雪美食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体验,推广美食品牌;引进延边地区朝鲜族特色餐饮名店入驻,开展“吉大碗”“吉星住”等评选,推动完善中高端住宿业态,建设特色主题酒店等。发展壮大旅游购物。打造了官方认证标志性旅游商品品牌“长白山礼物”,持续推动旅游商品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逐步建立健全《长白山礼物名录库》,已收录商品517件,旅游商品产业链条逐步完善。做精做优节事活动。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开放性平台,持续举办长白山粉雪节、避暑消夏季系列活动,建设冬夏呼应的精品赛事活动体系。连续举办长白山冰雪马拉松、春回大地音乐诗会等一批特色精品节事活动,推动旅游+文化和体育深度融合发展。

  (二)发展壮大冰雪旅游产业,打响长白山冰雪旅游品牌

  丰富冰雪旅游供给体系。依托“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两大资源优势,不断丰富文旅业态,形成了以长白山5A级景区为核心,百公里范围内的9个4A级景区、4个度假区的大长白山旅游供给体系;形成外部飞机、高铁、高速全面贯通,内部景区、景点畅通互联的交通体系。打造多元冰雪旅游产品。“冰雪+休闲”方面,全力打造长白山雪绒花、云顶市集等戏雪业态,雪季全区运营雪场、娱雪乐园10余个,基本实现区域冰雪体验项目全覆盖;“冰雪+康养”方面,依托长白山世界级温泉资源,整合温泉酒店、景区,打造长白山聚龙火山温泉部落,塑造综合性康养度假区;推出长白山康养旅游线路产品,集汤疗、食疗、悦疗于一体;连续举办长白山健康论坛,促进康养旅游加速融合,推进长白山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冰雪+研学”方面,依托长白山生态、文化、历史等多种资源,打造地质科普、气象科普等多个研学场景;“冰雪+体育”方面,承办2024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亚洲杯巡回赛,推动长白山旅游转型升级和长白山事业国际化;“冰雪+活动”方面,连续举办长白山粉雪节系列活动。以“长白天下雪”为主IP,包装打造长白山粉雪节四个阶段,举办长白山冰雪温泉节、长白山冰雪美食节等二十余项活动,点燃长白山雪季消费新热点。

  下一步,长白山将全力打造避暑休闲胜地、冰雪旅游胜地、温泉康养胜地、生态文化胜地、山地运动胜地,推动实现由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迈进。

  一是开展“名品”荟萃行动。提升观光产品。加快峡谷浮石林、冰水泉等景区的提档升级,打通白山湖通往长白山的黄金旅游水道,形成推出精品观光旅游线路。优化度假产品。加快完善长白山北坡和平旅游度假区、泰格岭度假区相关设施,形成度假集群。加快推进南山度假区相关项目建设,打造世界级度假胜地品牌,培育打造长白山特色民宿集群。打造运动产品。利用长白山山地资源,发展野外探险、攀岩、骑行、露营等新型休闲运动,加快推进环长白山慢行绿道建设,以骑行、徒步和雪地摩托为运动方式,塑造“东北亚第一慢行道”。开发研学产品。加快推进老黑河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长白山抗战文化研究培训基地、红石东北抗联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塑造红色长白山文化新地标。联合国内、国际一流研学机构,研发长白山自然教育产品。联合省教育厅,开展冰雪研学实践,持续推进“百万青少年上冰雪行动”。

  二是开展“名业”集群行动。打造避暑休闲产业。叫响“长白‘森’呼吸、山地避暑季”品牌,打造沉浸式演艺项目《粉雪传奇》,引入多元演艺产品,提升“云顶市集”,推出“长白山夏季国际艺术月”,谋划推出“长白山国际山地避暑新生活展”。打造冰雪运动产业。以创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为引领,全面提升现有场馆设施,加快南山冰雪运动小镇建设、和平滑雪场扩容升级。利用原有林区道路,开发长白山环山越野滑雪道、二道白河城镇越野滑雪道。建设池西区冰雪装备园区,推动与神州数码的合作,加快建设滑雪装备全球仓。打造温泉康养产业。引进国际康养先进技术、优秀人才等要素,衔接国际国内专业医疗和康养机构,打造蓝莓溪谷、国信山河府等中高端康养社区。与长春中医药大学合作,打造健康研发、产业、培训基地,形成全球知名的康养服务品牌。打造山地运动产业。聚焦“山地+森林+运动”全产业链,重点推进登山、露营、越野、徒步、骑行、马拉松6大山地运动新业态。打造山水文化产业。布局“山水长白”文化旅游新业态,谋划“神山圣水三江源”山水生态文化品牌,谋划打造“长相守、到白头”浪漫产业链,研究建设长白山博物馆之城。

  三是开展“名节”活力行动。打造四大节事。精心打造烟花三月上长白·长白山春雪节、清夏六月天池冰·长白山开冰节、九月层林染长白·长白山秋彩节、浪漫粉雪十二月·长白山粉雪节。带动艺术、文化、音乐、戏剧等节事活动,推出长白山旅游节事日历。举办体育赛事。申请继办2025年、2026年雪季国际雪联亚洲杯系列赛事。积极申办世界青少年冬季运动会、世界杯滑雪赛、东北亚冰雪运动会、雪地马拉松、长白山雪地摩托车挑战赛、中国长白山冰雪汽车拉力赛、中法国际滑雪登山挑战赛。持续开展冰雪汽车拉力锦标赛、环长白山森林自行车骑行赛、全国竞走冠军赛、全国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等一批特色化的冰雪与山地赛事活动。

  四是开展“名店”优质行动。开展“六心”服务。打造“吃的放心、住的安心、行的顺心、游的舒心、购的称心、娱的开心”服务,着力提升长白山旅游环境。发展夜间经济。建设池北区特色美食文化街、商业步行街,对国家级白桦旅游休闲街区进行提档升级,打造“夜滑、夜购、夜游、夜赏、夜娱、夜读、夜宴”产品,增加游客体验参与等活动。完善提升重点商业街区的配套设施,带动综合性消费。促进主客消费。利用好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庆假日,办好各种消费季活动。推动惠民消费卡券、第三方商业消费平台互通互认,放大数字产业消费拉动作用。学习借鉴其他世界名山发展经验,提升城镇品质,创新四季休闲度假业态产品。结合主要客群需求,打造各具特色的消费场景,创造更长停留时间提升游客二次消费概率。

  三、关于与国内头部旅游公司合作开发旅游产品

  (一)开展吉林省夏(冬)季新品线路踏查调研活动。

  为充分发挥好吉林省自然生态资源禀赋,不断突出各地文旅资源特色及亮点,创新研发新品线路,3月至4月,我厅组织省内重点旅行社、行业协会、“吉刻出发”项目组等15人组成踏查调研团队,以度假区、景区(点)、文旅消费集聚区、边境口岸、文博院馆等资源类型为重点,赴省内各市(州)开展“春、夏、秋”季新品线路研发踏查调研活动。此次活动,以省内新增文旅项目、新兴文旅业态为主,围绕康养、度假、边境、民俗、演艺、美食、文博、乡村等产品架构体系,重点调研各市(州)“春、夏、秋”季文旅项目、文旅产品及新品,调度“春、夏、秋”季各地活动开展情况,深入了解全省文旅产品市场信息,充分掌握全省文旅产品及大项活动情况,为夏秋季市场营销推广工作奠定基础。

  (二)组织研发吉林省文旅线路指引——“夏游记”。

  锚定时下旅游生力军对市场多重需求,培育打造“拳头”产品,不断发挥“产品驱动、内容为王”引领带动作用。上半年,我厅以地接、团线、编辑、平面设计等业务人员为骨干,组建了线路研发团队,围绕“多彩吉林—吉林省环线畅游线路、吉刻出发—舒适自驾线路、吉游吉行—市(州)短线周边线路、吉聚东北—东北区域经典线路”4个篇章,研发编制“吉林省文旅线路指引——夏游记”。全册包含旅游资源攻略6篇,纯游玩线路66条。为广大游客精选24个演艺场所、5大规模滑雪场、10个精品村、11个市(州)美食、17个集市集聚地、14个精彩赛会等旅游资源,专题打造“松花江水上游”线路5条,推出“吉聚东北——东北区域经典线路”2条,创新推出“跟着山水游吉林、跟着演艺游吉林、休闲度假游吉林、跟着美食游吉林、跟着赛会游吉林、跟着民俗游吉林、跟着文博游吉林、沿着边境游吉林”等10游新玩法。此外,在吉林省大环线、东北区域联线及市(州)周边短线游基础上,串联6大类型旅游攻略,可进行高端定制、自由行等形式自主设计连线,拓展延伸“旅游线路+”可达130余条,最大程度满足不同游客的出行需求。

  (三)拓宽营销推广渠道,提升线路产品质效。

  加大线路产品供给与输出力度,在供给端更新产品内容,突出吉林神山圣水优势资源产品输出,在需求端精准对接市场流量,拓展客源地市场生力军推广范围,擦亮“吉”字号招牌。目前,已有33条线路入选国家级精品线路,荣登文旅部官网集中营销推广。其中,“山水慢逸 长白山精品疗休养”之旅、“鹤舞蓝天 漫赏杏花闲适”之旅、“五彩江城 金秋丰收”之旅、“赏凇滑雪 温泉民俗”之旅、“金山银山 美丽白山”年味白山民俗体验游、查干湖“踏雪寻鱼”探秘渔猎文化之旅、“吉风吉韵 休闲度假游”、“圣境长白山 松花江上游”、“赏枫沐秋韵 行摄吉331”等2023年—2024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6条,“温暖相约·长白粉雪”2023-2024全国十大冰雪旅游精品线路1条,“长白春雪”—品美食赏民俗之旅、“寻味吉林 松花江上游”—清凉避暑美食之旅、“享小城烟“火”——休闲消夏美食之旅等“寻味美好中国·品游万里山河”全国二十四节气美食旅游线路6条。

  四、关于紧抓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今年以来,按照文旅部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部署,省文旅厅进一步加强行业人才培训,持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先后于4月底和6月初,组织开展“全省导游人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培训班”和“文旅推荐官自媒体带动旅行社转型升级培训班”共两期培训,各市(州)文旅部门分管局长、重点旅行社主要负责人员、省旅行社分会、导游分会负责人员、一线导游人员、省内媒体、重点旅游景区、星级旅游饭店、高校流量主播等50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还组织了结业考试。培训着眼省内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队伍现状,紧盯旅游服务质量和安全生产形势,着力铸牢旅游从业人员意识形态安全意识与职业操守,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综合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助推旅行社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我省旅游服务质量。

  为保护好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游客满意度,营造诚信旅游环境,今年上半年,省文旅厅协同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等9个职能部门,联合发布执行《吉林省旅游投诉快速受理处理机制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快速受理、高效处置、问责监督”原则,落实涉旅监管和投诉处理责任,整合各类投诉举报平台,围绕强化旅游市场监管责任、归集各类投诉渠道信息、严格执行受理处理时限、加强旅游综合执法保障、分类分级快速反应五大工作任务,完善工作程序,建立形成了“打破壁垒、部门联动、快速分办、及时反馈、有效监督”的工作机制。在投诉案件处理时限上,《方案》建立处理情况反馈机制。投诉受理部门坚持“接诉即办”原则。对于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法律依据明确的,当即办理,能快尽快,并回复投诉人,实现一般旅游投诉纠纷快速处置;对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涉及单位多、法律依据不明确等疑难复杂案件,按规定程序办理,在法定时限内办结,并及时告知投诉人。省直相关部门和各地政府所属的有关部门通过自身投诉平台接到的涉旅投诉,应根据职责分工快速受理,按要求时限办结并向投诉人反馈。

  与此同时,各部门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原则,建立以“旅游+”为特征的旅游综合监管模式,如在“旅游+公安+市监+交通”的模式基础上再纳入更多的行业管理部门。加强各相关部门间的执法协作,构建“简单投诉当场处理、争议投诉调解处理、调解不成仲裁处理”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随着旅游市场逐渐升温,营造诚信旅游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方案》的印发执行,有效解决好旅游投诉受理不集中、处理不及时、群众不满意等问题,督促各级各部门,加强对全省文旅市场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提升游客旅游体验,保障游客合法权益,营造“诚信吉林”旅游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万亿级旅游产业目标助力赋能。以五一节日期间为例,《方案》发挥了较好成效,全省文旅行政部门受理投诉共计84件,全部办结,同比去年下降21%,其中长白山地区同比下降76%,较好的保障了节日期间文旅市场秩序。

  下一步,省文旅厅将进一步抓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一是加强行业人才培训,持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常规开展旅游从业人员线上线下业务培训和业务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训、以训促学,加大行业人才储备力度,选树标杆,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加大市场督导检查力度。对照行业标准,进一规范文旅从业人员经营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三是加大宣传。通过网站、媒体加大行业典范宣传力度,让文旅从业人员看到学的标杆、做的样板,助力文旅高质量发展。同时,在旅游投诉受理方面,加强统计工作。统计分析投诉数量种类,为监管执法提供导向支持;加强重点执法。根据投诉类型,违法违规突出问题开展重点执法和集中办案活动;加强沟通协作。根据各地各部门间配合情况进一步提出协作要求,保证处理受理时效。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4年9月23日

责任编辑:吉林省文化和旅游信息中心

关于我们 丨  网站帮助 丨  网站地图 丨  版权声明 丨  隐私声明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814号


版权所有: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吉ICP备05001602号
网站标识码:2200000022
电话:0431-88906544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486号  邮编:130051
办公时间: 8:30-11:30,13:00-17:00(节假日除外)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