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无障碍浏览 丨 设为首页 丨 加入收藏 丨 联系我们 丨 繁体版 丨 

  

  
当前位置:首页 > 省厅动态

省厅动态

吉林构筑中国“冰雪经济高地”

时间:2021-03-30 来源: 字体显示:  

  地处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的吉林省,是我国较早开展冰雪运动、赋能冰雪产业的省份,长白山雪景、松花江雾凇、查干湖冬捕等冬季文旅品牌驰名海内外,冰雪竞技体育成绩和大众普及程度在全国名列前茅,冰雪产业合纵连横风头正劲。

  近年来,吉林借助北京冬奥会的办赛“风口”,抢抓构建双循环格局的改革“窗口”,深挖禀赋惠及民生推开乡村振兴“门口”,推动冰雪经济驶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让“冷资源”持续升温,聚合为中国“冰雪经济高地”。

  冬奥会“风口”

  34日,北京冬残奥会倒计时一周年,涂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标识彩绘的“冬奥运动号”从北京飞抵长春。随后,北京冬奥宣讲团成员等40余人在吉林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冰雪体验、推介等活动。这是继2020年“冬奥冰雪号”之后,北京冬奥文化传播的又一轮飞行互动之旅。

  吉林是冰雪大省。1980年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冬奥会,开幕式旗手便是长春速滑运动员赵伟昌。过去40余年,吉林培养出周洋、李坚柔、武大靖3名冬奥冠军以及叶乔波、陈露、李佳军等数代冰雪名将,仅长春就累计输送200多名各级国家队员,在冬奥赛场斩获3109铜。2022年冬奥会,武大靖、齐广璞等选手皆有望为国家再创佳绩。

  与冰雪竞技体育近半个世纪的闪耀积淀相比,吉林冰雪运动普及似乎“慢半拍”。虽与阿尔卑斯山、落基山同处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但每逢凛冬,吉林大地气温远低于更高纬度的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等北欧地区,当越野滑雪、跳台滑雪等项目已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蔚然成风,吉林人的寒季生活却与东北大部分民众一样,长期保持着“猫冬”状态。

  “猫冬”习惯,既是地域传统及百姓参与冰雪运动意愿不强使然,也有硬件条件所限。1999年吉林第四次承办全国冬运会时,为缓解场地造雪能力不足,组委会甚至在北大湖滑雪场周边雇了许多农民背着一筐筐的雪运往赛道。彼时,比起参与成本可低至1双冰鞋的滑冰而言,滑雪在民众眼中尚属“贵族运动”。

  尽管坐拥国内少有的雾凇、冬捕以及长达8个月的长白山雪期等自然优势,多年来积累起承办高水平赛事的经验,省内多地有着10年以上的冰雪文旅品牌节庆活动,但那时吉林冰雪产业给外界留下的印象多是粗糙、单一、零散,还有雪友吐槽“雪场住地连独立卫生间都没有”。

  如今,吉林已成为中国冰雪旅游热门目的地,全国700多座滑雪场中有40多座位于这里。目前,吉林拥有总面积1050公顷雪道和41条架空索道,处于国内领先序列。20192020雪季,万科松花湖、吉林北大湖、万达长白山3家大型滑雪度假区接待人次达112.53万,占全国大型目的地滑雪度假区总接待量的43.96%

  数据变化背后,是冰雪资源的经久积累和效能释放,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北京冬奥会带来的“风口”效应。

  “没想到一座城市竟然有12家滑雪场!”新西兰游客怀特感慨,他上一次来吉林市滑雪还是2008年,沿途交通颠簸,仅有的1家雪场设施简陋,就近餐食只有面条和简易火锅,附近住宿更是选择有限,但“再次来到这座城市,感觉到处都有变化”。

  这位外国游客的感慨,正是吉林冰雪从粗放转向精细、从局部铺向全域、从小众走向大众的缩影。

  早在21世纪初,长春等城市就开始了冰雪资源的国际化探索。引自瑞典的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至今已连续举办19年,不仅累计免费培训70多万人次大学生学习越野滑雪,还带动赛事活动成为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国际奥委会2015年宣布2022年冬奥会落户北京以来,吉林闻风而动,重新审视自然资源、区位潜能、产业雏形等既有优势,以提质增效升级产业、合纵连横整合资源、全域联动培育人群等为落点,出台《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释放政策红利。政策牵引激活了内生动力,吸引外埠资本纷至沓来,更对国际雪联、国际滑联以及国内外多支冰雪项目运动队产生磁石效应。

  为响应“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吉林近年实施了“百万学生逐雪嬉冰”工程,已建成557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创新地将寒假第一周设定为“雪假”。长春市体育局局长李晓杰介绍,当地每年都会拿出120万元体育彩票公益金扶持县区学校发展冰雪体育。吉林市公益冰场从7年前的6块发展至135块,参与冰雪运动的百姓从10万人次增至170万人次。

  “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是吉林冰雪产业博览会向海内外推出的响亮口号。这项全国首个以雪为主题的博览会,自2016年以来已连续举办5届,累计吸引27个国家和地区及15个省份的近2000家参展品牌,现场交易额累计7.5亿元。

  冬奥会的外力和雪博会的内驱,使吉林冰雪已经形成“3+X”的产业结构,即在冰雪旅游、体育、文化基础上,“加”出了装备制造、人才培训、商贸、交通等多个链条。

  双循环“窗口”

  质地上乘、捧如面粉的粉雪,被雪友视为天然降雪资源中的极品。因粉雪富集的阿尔卑斯山、落基山皆位于北纬42度附近,该纬度带又被称为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吉林正处其间。对粉雪价值有些“后知后觉”的吉林,近年来加快脚步开拓国际市场,探索建设“冰雪丝路”,计划通过举办“冰雪丝路杯”联赛、发布联名卡、组建冰雪产业发展国际专家智库等举措,进一步畅通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通道。

  截至2020年,全国已经有28个省份提出发展冰雪运动、旅游、经济,助推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冰雪产业基本盘,提升了装备制造、个人用品等领域的投资热度,进而拉动国内冰雪消费市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带来的冰雪旅游人次激增,以及南北互联、四季持续的国内大循环格局,被吉林视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

  “双循环理念下,我们提出了‘融入国内大循环,领跑中国冰雪新时代’和‘融入国际大循环,构建吉林冰雪开放新格局’的双目标。”吉林省文旅厅厅长杨安娣介绍,这将进一步释放冰雪资源优势,构建现代冰雪经济体系,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创新动能。吉林“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三大万亿级目标产业中,旅游仅次于汽车位列第二。

  春分已过,冰融雪消,除长白山地区受局地气候影响能将“冷资源”持续至5月外,吉林20202021雪季整体已进入尾声。对于冰雪经济正值升温期的吉林而言,行将过去的这个雪季原本是抢占机遇、扩大优势的关键期,但2021年初遭遇的疫情冲击,使吉林连续第二个雪季“高开低走”。

  本雪季开启前,吉林“东雪西冰”的格局已经形成:东部是堪称粉雪资源富矿的长白山雪经济区,西部是以松原查干湖、白城莫莫格等由冬捕文化连线的冰经济区,中部是拥有16座雪场和200多块冰场的长吉两市组合的冰雪双能经济区。对标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建成的长春冰雪新天地,是近两年上线的“网红”景区,拥有142座大型冰建的它填补了吉林文旅产品在该领域的空白,为寒冬夜经济带来新增长点。

  国际疫情形势对出境旅游线路的阻滞,使国内一大批雪友将本雪季目的地锁定于吉林,带动相关景区甫一开门便迎来客流高峰。202011月,长春庙香山滑雪场在全省率先完成 “首滑”,随后各地滑雪场相继“开板”,就连沉寂多年、1959年承办全国冰雪赛事的金厂滑雪场也在通化重装上阵。

  “开板”不到一个月,万科松花湖、吉林北大湖、万达长白山等滑雪场的春节预订便已“一房难求”甚至“一票难求”。去年12月举行的第五届吉林雪博会期间,中国旅游研究设计院乐观地预计,20202021雪季,全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次将达2.3亿,冰雪休闲旅游收入将超3900亿元。

  然而年初东北地区的新一轮疫情再度对冰雪经济造成严重冲击。通化金厂滑雪场开门不到1个月便被迫关停,松原、白城等地的冬捕节系列活动或提前收官或直接取消。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旅游文化体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杨荣臻介绍,年初,当地日均游客接待量迅速从三位数降到一位数,130日长白山北坡和西坡游客总数只有两个人。

  大部分雪场等景区坚持营业,但普遍入不敷出。以吉林北大湖为例,去年12月游客接待量近18万人次,但到了今年1月却降至9万,酒店入住率和雪场日均收入也分别从90%100万元降至10%10万元,预计整个雪季亏损1.3亿元。

  “冰雪旅游去年因疫情遭遇‘灭顶之灾’,今年算勉强维持。”吉林市文广旅局副局长王明春介绍,1月以来,全市100多家旅行社只有几家开门,1个外省旅行团都没接待过,由于游客大多为短途游的当地或邻近地居民,难以拉动住宿消费,餐饮消费也相对简易。

  为对冲疫情影响,吉林文旅、体育等部门采取了资金补贴、减税降费、发放冰雪消费券等“救市”措施。对相关企业而言,这些措施并不能弥补缺口,但从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政商关系、研判产业走势等角度为未来继续做强冰雪经济奠定了基础。

  短痛过后,长远可期,是业界普遍持有的乐观态度。“政府为企业做的这些事,让我们感到很温暖,也对未来投资更有信心。”北大湖滑雪度假区董事长刘小山说。“这两年赔了不要紧,我们对投资吉林冰雪产业,打造冰雪旅游新地标的信心只会加强不会消融。”吉林省建设集团董事长江礼成说。

  314日在北京举行的长白山旅游招商推介会期间,长白山管委会旅游文化体育局局长耿德勇介绍,长白山“四季风光三季雪”,今年推出“长白春雪”系列文旅活动,旨在抓住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契机,展示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潜力空间,把更多的优质资源带到吉林沃土。

  大乡村“门口”

  舒兰本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县城,城区东南约50公里外的上营镇二合村,曾是山坳中再普通不过的村屯。47岁的吴庆荣嫁到这里已20余年,由于耕地少、收入薄,过去很多年她都想靠创业摆脱农村生活。她进城开过推拿院、拌菜馆,还考过育婴师、练过十字绣,持续“折腾”到2016年,终于将事业稳定在了大乡村“门口”。

  2016年,舒兰在二合村筹建“吉林雪乡”景区,将雪景、冰瀑、民宿、民俗等捏合为冰雪旅游产品带动乡村振兴。村路变宽了,路灯见亮了,屯子变美了,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的吴庆荣也从中受益了。二合村党支部书记卢才书介绍,善于经营的村民,在一个雪季能赚三四万元。

  距“吉林雪乡”约40公里的是“冰韵小镇”所在地小城镇四合村南阳屯,屯里102户农民大多有赴俄罗斯经商或打工经历。近年来,赚了钱的农民回家盖起俄式小楼开民宿,将它们命名为“普希金庄园”“伏尔加餐厅”“顿河酒吧”,加之冰雕、冰场等项目,使南阳屯与二合村形成了“冰雪相映,土洋结合”的搭配,舒兰亦因乡村“网红”成为旅游热门地。

  对吉林而言,比冰雪大省更为久长的地域标签是农业大省。“白山黑土”孕育的冬日乡村原生态生活景致,曾让很多偶尔涉足此地的外国游客如闻陶笛典作《故乡的原风景》一般,产生这里“像瑞典穆拉”“像明尼苏达”等乡愁共鸣的既视感。与对粉雪的“后知后觉”类似,在城市冰雪不断升温的同时,吉林各地的乡村冰雪也陆续“恍然大悟”。

  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现代步伐的加快,释放出量级可观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加之长期以来城镇居民对优质农产品、乡村休闲、生态涵养等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供给侧形成了有力牵引。于是,在“东雪西冰”的全域旅游格局下,吉林各地乡村旅游景点迅速发育、多点开花、特色迥异。

  鸭绿江畔种植2.1万亩冰葡萄的集安市青石镇石湖村至大路镇古马岭村,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冰酒河谷带”;抚松县漫江镇锦江村,因保存着30余座满族木屋建筑群,被誉为“长白山最后的木屋村落”;曾偏安于松花江上小岛的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是雾凇富集区,网友来此搜索的关键词是“雾凇岛”;主城区相距仅80公里的长春、吉林两市之间,夹着一条“温泉带”,圣德泉、卓远等以冰天雪地泡温泉为特色的乡村景点坐落其间……

  吉林省文旅厅厅长杨安娣介绍,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吉林近年来深挖地域自然与民俗禀赋,打造融历史、民族、文化等特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让冷僻的乡村热闹起来,让“猫冬”的农民忙碌起来,让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家也能赚起来。“乡村旅游不仅是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抓手,也是吉林冰雪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她说。

  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曾是重要短板。为此,吉林2016年以来已累计安排省级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330万元,用于厕改、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令老村屯焕发新颜。位于长春市宽城区欣园街道五星村外的一处废弃水库曾是臭气熏天的泡沼,2016年村里将水库改造为水上乐园,每逢冬季又将其切换为能体验冰上卡丁车等项目的冰上乐园,使之成为拉动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一环。

  为破解部分景点“可望难及”之瓶颈,吉林近年来还发力推进交旅融合,完善旅游双环线交通与公共服务体系。继被称为“东北最美高铁”的吉图珲高铁于2015年开通后,吉林又于2020年推进沈白高铁开工——起于长白山脚下的这条新线路,计划在未来直通京津冀,甚至由烟大海底隧道直通山东半岛及长三角,形成吉林冰雪的又一条“超级流量通道”。

  冰雪经济推开乡村振兴的“门口”,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农闲时节除了在电商助力下发展现代农业项目之外,又多了一份长期挖潜的新营生。虽然连续两年的疫情将吉林乡村冰雪旅游的旺季冷却为淡季,但农民对未来市场大多乐观期待。雪季未过,吴庆荣便已在“吉林雪乡”筹划起民宿扩建。她说:“明年一定比今年好,未来会越来越好。”(来源:《经济参考报》)

[ 2021-03-22 ]
责任编辑:吉林省文化和旅游信息中心

关于我们 丨  网站帮助 丨  网站地图 丨  版权声明 丨  隐私声明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814号


版权所有: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维护更新:吉林省文化和旅游信息中心
ICP备案:05001602
网站标识码:2200000022
电话:0431-85290017  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1162号  邮编:130021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