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16 14:39:00 来源: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你们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鼓励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投身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发展十分必要
目前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方针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抢救第一,谨慎利用”。按照这一原则,中央和地方将已经列入各级非遗保护名录的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规定,给予相应的财政扶持。以这种方式对濒危和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实施保护,取得明显成效。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它的特点和属性,一般情况下,不宜提倡产业规模化,更注重的是以生产性保护方式,推动传统工艺发展。通过传统工艺振兴,促进非遗相关项目传承保护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实现非物质文化的经济价值,并以此反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保护中获得新生,得到新发展,达到延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周期之目的,同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行使更大的社会责任。
二、目前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投身产业发展的现状
正如你们所说,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类别齐全,主要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10大类。对一些具有市场潜能和开发价值、与消费者日常文化生活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采取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商业开发,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业中来,推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较多地实现了集约化生产。2018年,我厅联合省工信厅、省财政厅制定下发了《吉林省传统工艺振兴实施意见》,提出提高我省传统工艺项目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以及传统工艺振兴与相关领域协同发展的有关要求,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传统工艺企业,对有关符合要求项目给予扶持。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传习所评定中,四平李连贵熏肉大饼制作技艺、长白山野生山葡萄酒传统酿造技艺、查干淖尔冬捕习俗、查干湖全鱼宴烹饪技艺、大安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朝鲜族民族器乐制作技艺等五个项目传承单位被评为生产(经营)性保护基地,通过不同渠道给予扶持。朝鲜族民族器乐制作技艺还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但与一般产业所不同的是,由于非物质文化天生俱有的精神文化本质属性,因而产业化过程中所应考虑的社会责任要远大于经济功能。
三、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投身产业发展
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投身产业发展的要求,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全省特色非遗文化资源,对现有非遗资源,尤其是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进行全面保护。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探究其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深层次内涵的元素。同时,我们将通过引进、培养和吸纳会设计、懂营销、善技艺、有产权意识的人才与传承人深度沟通,帮助传承人设计推销产品,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传承人产业发展意识。我们还将通过组织和推荐非遗项目参加非遗节、非遗博览会等展销活动,与国内外地区开展文化交流,提升各非遗项目的公众知晓度,为优秀传承人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拓宽传承人视野,培养一批非遗产业化发展带头人,形成多方参与、活态创生的非遗产业保护、传承和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感谢你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9年5月9日
|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814号